1979年,中越边境局势日益紧张,战火似乎迫在眉睫。而此时,在空军服役的许华山,依然不知情,正享受着难得的休假,游玩在外地。等到父亲许世友得知这一情况后,震怒无比:“战事将起,你还敢休假?若三日内不回部队,立刻开除军籍!”这一次,许华山从未见过父亲如此愤怒,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,她毫不犹豫地赶回部队。许世友的7个孩子中,许华山无疑是最得宠的,但这份宠爱并非溺爱。许华山曾一度萌生退役的念头,写信给父亲,透露自己内心的恐惧:“我怕活不到毕业那一天。”看着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在困境中挣扎,许世友明白,她并非害怕死亡,亦非惧怕苦难。因此,许世友只回了六个字,这简短的话语对外人来说或许冷酷无情,但许华山深知,这正是父亲深沉的爱。
新中国成立后,许世友成为南京军区的司令,位高权重,掌管数省的防务工作,前途一片光明。毛主席对他更是十分器重,若再努力一些,或许就能进入中央军事委员会。然而,他对家人始终保持严苛,不偏不倚。虽然许世友并不偏爱权力,但他一直渴望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,尤其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,他希望子女们能够考入大学。然而,形势变化无常,再加上他对军队有着深厚的情感,最终他将7个孩子送入军营。在这期间,许世友从未为任何一位子女提供过升职的便利,也从不允许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势谋取私利。每个孩子穿上军装前,他都会单独叮嘱:“我从小兵做起,你们也要踏实当兵,任何成就都得靠自己,别指望父亲的功劳。”
展开剩余81%许世友对自己的长子许光格外看重。许光在父亲长时间不在家的岁月里与父亲失散,19岁时才在王树声将军的帮助下重逢。当父亲询问他未来打算时,许光羞涩地说:“我想像您一样为国效力。”于是,许光进入军队,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。由于小时候生活在大山里,许光并未接受过太多文化教育,但他暗下决心,要比别人更加努力。几年后,他成为新中国首批大学毕业的海军军官,并在北海舰队担任职务,前途一片光明。可是,许世友要求他退伍,回到家乡新县,原因有二:一是家乡亟需年轻人才建设,二是照顾年迈的奶奶——即许光的祖母。许世友对许光说:“当年,我从大山里走出来,是因为乡亲们需要改变,而你现在要回去,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家乡。”尽管许光心中百感交集,特别是从繁华的青岛转至贫困的家乡,心中的失落难以言喻,但他最终还是答应了父亲的要求,返回了新县。
许光与父亲的联系一直保持得非常紧密,他也继承了父亲的家教,每当教育自己的孩子时,总会说:“我已经摘掉了高干子弟的帽子,你们不能再戴。”相比于许光,许世友对女儿许华山则更多了些许柔情。许华山不仅外貌和父亲极为相似,性格也如出一辙,果敢决断,因此深得父亲宠爱。虽然许世友知道许华山性格刚强,但考虑到她身体较弱,一开始并未打算让她参军。可命运却让这个看似“最不适合从军”的女孩走上了军旅之路。
1963年,许华山按部就班地进入南京师范附中,她的父亲许世友对她寄予厚望,而她也不负重托,学习成绩优秀,性格活泼开朗,交际能力强,身上透着许世友家族的影响力。许华山常常回忆起父亲的教诲:“他说,做事要给别人留有余地,处理人际关系要小心谨慎。”正是由于这种家风,许华山在学校里格外出众。由于父亲家教严格,许华山每天需要读6小时的书,但她常常趁父亲不在家时,偷偷阅读自己喜欢的西方小说。这一举动,也彰显了她的独立性和对未来的清晰规划。
某次,哈尔滨的空军来学校招飞,许华山本只是陪着朋友去报名,没想到自己因视力问题未能通过体检,而意外地被录取。工作人员看到她的名字后,惊讶地说:“你竟然是许世友将军的女儿!”许华山微笑点头,心里明白,这份意外的录取,或许与父亲的声誉有着密切关系。她回家后告诉父亲此事,许世友虽然吃惊,但也认真考虑后说道:“如果这是你自己的选择,那就去吧。不过进入部队后,可不要搞特殊,不能因为怕苦而要求优待。”许世友的叮嘱,传递了他对女儿的期望和警醒。
1968年春,许华山正式进入哈尔滨空军第一飞行学院。理论学习对她来说并不困难,但艰苦的体能训练让她吃尽了苦头。因为体格较弱,许华山的体能课成绩常常落后。在紧急集合训练中,她的背包松散掉落,结果遭到批评。然而,她始终坚韧不拔,决心不再让自己落后。她开始加倍努力,每天坚持多做俯卧撑,逼自己适应汽油味,强化体能。最终,这位刚入军校时看似脆弱的女孩,凭借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,顺利毕业。
1972年春,许华山被分配到空军三十四师担任飞行员。在部队中,她一直牢记父亲的教诲,踏实工作,自力更生。她曾多次执行转机和战备运输任务,每一次任务的背后都充满了危险,但她从未对父亲提起这些。许世友虽然是位赫赫有名的将军,但他从不干涉女儿的工作,相信许华山能够独立自主。一次,许华山在执行任务时发现自己的乘客竟是父亲许世友,她笑着对父亲说:“我一定把您安全送到。”飞机上的许世友,骄傲地竖起大拇指,满脸自豪地说:“我们家出了两个飞行员,这是我女儿驾驶飞机。”旁人听了纷纷称赞,许世友脸上的笑容久久没有消退。
除了许华山和许光,许世友的其他子女们也各自走上了自己的路,凭借努力在各行各业中取得了成就。尤其是最小的女儿田小兵,出于父亲的严格要求,特意改了名字,避免自己因此获得任何特权。正是这种严明的家风,使得许世友的子女们始终保持着清廉自守的品格。
许世友的家风严谨,不仅体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,也表现在他与亲戚的关系中。一次,许世友的大侄子许道焰求他帮忙安排工作,许世友虽心情愉快,但一听到请求,便严肃地拒绝了他:“我是人民的将军,不是许家的将军,我不能通过个人关系办事。”许道焰尴尬地离开了,而许世友对待所有人都一样公正,不偏不倚,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。
许世友的这一家风,成为他家族的财富,也成就了每一个孩子的独立与自立。这位伟大的军事家,用一生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家风传承。
发布于:天津市和兴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